聊聊目标检测中的多尺度检测(Multi-Scale),从YOLO,ssd到FPN,SNIPER,SSD填坑贴和极大极小目标识别

狙击手在放大倍焦前已经经历了大量的小目标训练,这样看似乎是RPN做的好 — David 9

之前在讲SSD时我们聊过SSD的目标检测是如何提高多尺度(较大或较小)物体检测率的。我们来回顾一下,首先,较大的卷积窗口可以卷积后看到较大的物体, 反之只能看到较小的图片. 想象用1*1的最小卷积窗口, 最后卷积的图片粒度和输入图片粒度一模一样. 但是如果用图片长*宽 的卷积窗口, 只能编码出一个大粒度的输出特征.

对于yolov1,每层使用同样大小的卷积窗口, 识别超大物体或者超小物体就变得无能为力(最后一层的输出特征图是固定7*7):

YOLO架构示意图

SSD就更进一步,最后一层的检测是由之前多个尺度(Multi-Scale)的特征图共同生成的:

SSD架构示意图

这样SSD在计算复杂度允许的情况下,在多尺度物体的检测上有所提高。但是SSD也有明显缺陷,其最后几层的所谓“多尺度”是有限的(如上图特征图尺寸越小,可以识别的物体越大)。对于极小的目标识别,SSD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继续阅读聊聊目标检测中的多尺度检测(Multi-Scale),从YOLO,ssd到FPN,SNIPER,SSD填坑贴和极大极小目标识别

时间卷积网络(TCN) 总结:时序模型不再是递归网络(RNN) 的天下,但作为信息粗暴提取的一种方法,请不要神话CNN !

深度学习似乎进入了“泛模型”阶段,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深度学习结构解决,但是没有人可以证明哪个模型一定最好 — David 9

最近读到文章说“TCN(时间卷积网络)将取代RNN成为NLP预测领域王者”。一方面David 9 想为RNN抱不平,请大家别过于迷信CNN,毕竟只是一种特征提取方法,不必神话它(想想当年有人认为SVM可以解决所有建模问题)。

另一方面,可以感受到深度学习进入了“泛模型”的阶段。模型的结构创新没有衰退的趋势,而这些创新不出意料很快会被其他模型超越。这些“超越”都是实验与经验上的“超越“,没有SVM这样扎实的理论。

回顾历史可以发现,广义的计算机”模型“一直在”向上”做更灵活的事情

ML时代那些机器学习”模型“(SVM,随机森林)一般只做最后的分类、聚类或回归;现在深度学习时代“模型”(以CNN、RNN为主)把特征提取的工作也一并做掉了。可以预见,未来物联网IOT发展到一定阶段,我们需要更复杂“模型”去自动收集数据,具体是什么形式的“模型”我们可以拭目以待。

言归正传,今天David 9 要把TCN(时间卷积网络,CMU的研究总结)这个“坑”给填了。其实TCN只是一维卷积变形之后在时序问题上变得适用(以前David 9也讲过一维卷积):

来自论文: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Generic Convolutional and Recurrent Networks
for Sequence Modeling

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,TCN的卷积和普通1D卷积最大的不同就是用了扩张卷积(dilated convolutions),越到上层,卷积窗口越大,而卷积窗口中的“空孔”越多

上式是扩展卷积操作的式子,其中d是扩展系数(即评价“空孔”的多少)。 继续阅读时间卷积网络(TCN) 总结:时序模型不再是递归网络(RNN) 的天下,但作为信息粗暴提取的一种方法,请不要神话CNN !

聊一聊Vicarious发表在Science的那篇生成视觉模型,被LeCun痛批的递归皮质网络RCN

自己吹得牛逼,硬着头皮也要实现

Vicarious是和Deepmind对标的以强人工智能为目标的美国AI新兴公司。有意思的是,虽然融了上亿美元,除了工业机器人,Vicarious并没有像Deepmind的AlphaGo类似接地气的夺目产品。之前饱受争议,终于在近期公开的递归皮质网络RCN还被LeCun痛批了一回。RCN号称攻破了人类的CAPTCHA验证码自动识别,达到了神经网络300倍的数据利用率:

首先我们来看一下Yann LeCun早在2013年批评的理由: 继续阅读聊一聊Vicarious发表在Science的那篇生成视觉模型,被LeCun痛批的递归皮质网络R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