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T实验室Speech2Face模型: 听声音想象人脸,David9的CVPR2019观察

你曾经有没有根据声音预测人的面容?或者,看一个陌生人一面,你在心里其实已经预测了他说话的声音?

今年CVPR2019上的Speech2Face模型就试图还原这一过程。虽然David认为模型上没有什么新意,但是这篇文章的一些实验结论很有意思。

来自:https://arxiv.org/abs/1905.09773

模型上中规中矩,先预训练Face encoderdecoder(灰色块部分),让模型可以压缩脸部特征并根据脸部特征向量还原出图像。然后,引入Voice Encoder,把音频一样压缩到特征向量(红色块部分),这个音频特征向量应该可以用来很好地预测对应的人脸,如果预测不好,就应该增加Loss,反向反馈训练。

了解原理之后,最有意思的其实是一些统计实验结论, 继续阅读MIT实验室Speech2Face模型: 听声音想象人脸,David9的CVPR2019观察

David9的ICML2019观察:Tesla自动驾驶建模是如何搞定多任务学习的?实时多任务,autopilot自动导航

人类在做其他看似不相关的事情时,会给手头的任务带来灵感; 模型也应如此,让它在训练时做其他任务,会对它的实际预测带来好处(正则约束)  — David 9

多任务模型David不是第一次讲了,但是之前涉及的是强化学习自然语言领域。视觉领域,多任务学习就更有意思了。自动驾驶是该领域的常见应用,不但要求准确率99%+极低延时,而且是一个开阔的“无限游戏”,正如特斯拉AI负责人Andrej Karpathy在ICML2019发言上提到的,其复杂性是多方面的,

遇到的车况可能很复杂:

来自:Andrej Karpathy的演讲《Multi-Task Learning in the Wilderness》,见文末参考文献

摄像头的视觉角度也很复杂(8个方向):

来自:Andrej Karpathy的演讲《Multi-Task Learning in the Wilderness》,见参考文献

更复杂的是,自动驾驶天生就是多任务的:

来自:Andrej Karpathy的演讲《Multi-Task Learning in the Wilderness》,见参考文献

在你开车时,你的眼睛和大脑要同时分析移动的车辆,静态的路灯,斑马线,路标,警示牌,等等。。。甚至loss函数的设计都是复杂的,因为一些任务就是比一些任务更重要(我们要重点关注突然闯红灯的行人)

要适应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并且要求实时导航,如何去建模真的很有挑战性。首先,你不可能对每个任务都建一个模型

来自:Andrej Karpathy的演讲《Multi-Task Learning in the Wilderness》,见参考文献

这样哪怕可行开销也太大(除非你想多送用户几块gpu或硬件资源)。另一个极端是所有任务都合并为一个模型继续阅读David9的ICML2019观察:Tesla自动驾驶建模是如何搞定多任务学习的?实时多任务,autopilot自动导航

David9划重点:对Hinton和LeCun在ACM联合大会演讲的5点思考,深度学习的未来,底层和上层

人类强大的“脑补”和“移情”能力,可能需要AI很久才能跟上 — David 9

前不久四年一度的ACM联合大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召开,包括今年图灵奖的主深度学习奠基人Hinton和LeCun也各自发表了演讲。Hinton更偏重深度学习的历史进展和神经网络本身底层的未来,LeCun演讲更关注上层解释和应用。Hinton和LeCun的演讲主题是深度学习革命”:

来自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snQf7exv5I

这里David总结下面5点思考,帮助学习交流:

1. 符号型AI  VS.  非符号型AI(深度学习),谁才是对的?

从AI历史说起,Hinton一上来就提到两种AI派别:符号型AI(symbolic)非符号型AI(non-symbolic)。事实上这两个派别已涉及到哲学领域。

符号型AI学派认为所谓“智能”是需要推理(reasoning)和逻辑(logic)指导的, 没有前后因果的“智能”简直就是耍流氓。我们能分得清猫和老虎是因为我们大脑中其实有复杂逻辑判别(虽然你不自知)

而Hinton所支持的非符号AI学派(如深度学习)认为,我们应该专注学习和感知,没有因果推理没关系,只要神经网络切实地工作并学到东西即可。通过神经连接学习也可以判断猫和老虎。

来自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snQf7exv5I

虽然,目前非符号AI学派看似有压倒性优势(符号AI的地盘已经不多,包括自然语言逻辑推理领域),但是,David的观点是,无论是哪一派,都绕不开所谓的“自由意志”这个点(或者至少让AI自认为有自由意志),没有人证明通过感知的堆叠可以更接近自由意志,也没有人证明抛开因果推理我们人类依旧可以成为“自由意志”的智人。

另外,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变化可能直接影响未来AI的发展方向,我们不知道未来的边缘计算,分布式计算哪怕是5G会给符号型AI什么契机,所以,你们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下,而不是盲目拥抱深度学习

2. 反向传播会是未来吗? 继续阅读David9划重点:对Hinton和LeCun在ACM联合大会演讲的5点思考,深度学习的未来,底层和上层